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论坛
浅议县级老年大学的建设升级
发布时间:2014-12-25 08:00:00来源:天门市老年大学 编辑:1浏览:2717

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县级和县级市的城镇已积极加入到城市化建设的行列,向中等城市发展迈步。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和县级市,建设步伐较快,其中等城市的雏形已初见端倪。然而在老年大学的建设上(此处主要指硬件),基本上未能与城市化建设同步。随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创中国老年教育新局面的到来,县和县级市老年大学都应紧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开展建设升级。建设升级主要指硬件和软件两大类,本文试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顺应天时、抢占地利、培育人才、破障创新等四个方面浅议当前如何开展县和县级市老年大学建设。

一、顺应天时,抢抓机遇,在思想上树立现代老年教育意识,提高对老年大学建设升级的认识。

目前,从湖北省60多个县和县级市的情况看,在对待怎样建设老年大学和建设什么样的老年大学的认识和行动上有三种状况。第一种是少数地方基本上没有开办老年大学,他们认为“幼儿上学是为快乐,少年上学是为升学,青年上学是为找工作,老年人上学为了什么?”同时还认为“老龄化来得快,要医要养顾不来”。第二种是开办了老年大学,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初办时热热闹闹,到中途停办了。出现的是“有牌子、估数字(学员数)、做样子(应付检查)。第三种是有牌子、有班子、有房子、有票子、实数字(指在校学员人次数)。这类地方采取了“租借、划拨、重建”校舍等形式,办起了老年大学,并坚持到现在,有一部分学校还获得了省级示范校称号。上述三种状况,若按现代化老年教育要求,都有一个建设升级的认识问题。都要升级到“放飞梦想、放眼国际、树立现代意识”的高起点上来。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老年大学建设作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重视老年教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的财政投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规模”。《国际老年大学宪章》规定“老年大学旨在面对所有老年人,不设任何年龄、文凭、收入的限制”。201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老年大学建设的具体意见”。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最近又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们应该认识到老年人要求上老年大学是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老年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产业变革和创新驱动重要部分之一。我们要向党委和政府积极宣传,要求他们从科学强国、文化兴国的高度,以实现中国梦的广阔视野,以放眼国际的博大胸怀,以着力解决老年群体要求上老年大学学习的重大民生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开展老年大学建设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慢慢来”的等待观念,克服老年大学建设是夕阳事业的短视观念。树立开展老年大学建设升级是“银发工程”、是“朝阳产业”、是“发展产业”、是“生产力”的新观念和“接轨国际”的长远观念。将开展老年大学的建设升级成立班子(领导)、摆上位子(民生大事)、纳入盘子(规划)、确定尺子(中等城市省级示范校标准)、安排位置(校址区位)、保障票子(资金充足)、限定日子(完成建设升级的时间),抓住党和国家赐予的良好机遇(老年大学的建设不在楼、堂、馆、所范围之内),顺应天时,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升级,迅速步入老年大学的建设升级之路。

二、抢占区位、巧用地利、保障规模,在硬件基础上体现建设升级。

老年大学是面向全体老人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是实现梦想、寻求快乐。老年人队伍是一支弱势群体,居住分散,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爱。在什么地方建老年大学,才符合广大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根本利益呢?这是开展老年大学建设的首要问题。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因素,多数人不能或不敢自驾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上学和返程回家。即使有少数人自驾车辆,也是提心吊胆的。骑快了怕出交通事故,骑慢了怕不能按时到校。家里其他人对老人骑车外出是不放心的,绝大多数是不允许的。如果偶遇风雨雪天,老年人的安全风险显得更大。况且现在的老年人早晨参加晨练,买菜,一天做两餐饭,同时还承担着儿女的下一代儿女上学放学的接送任务,这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要求的。为了按时和安全,他们靠十五分钟以内的步行或依赖着十分方便的一站式公交车到校,执行自己的特殊任务——上老年大学。他们十分希望把老年大学建在多数人乘车方便,多数人基本上是一站式到校上学和回家都比较安全快捷的地段——城区中心和比较中心的位置。他们十分希望能把有限的宝贵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接送孙子(女)上、花在享受天伦之乐上,而不是花在候车、转车再乘车上。早在2005年前,湖北省有一个地级市在风景美丽的滨江公园建了一所老年大学,并配置一辆专车接送学员,后来终因在乘车上天天出现的“赶车、候车、转车”问题使老年人十分烦心,深感精疲力竭。老年学员享受的不是快乐而是苦恼,由此也冷却了老年人求学之心。随之带来的是上学的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少,不到三年时间基本无人到校了。政府办的好事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能确保老年人上学,政府不得不于2011年在距城区中心较近、公交方便的地段重新建起了一所能让老年人满意的新学校。笔者从湖北省目前已获得省级示范校荣誉称号的地级和县级老年大学看,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学校建在城区中心和比较中心的地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县级城市中尤以应城、汉川、秭归、天门等老年大学最具代表性。当然,将校址选择在城区中心和比较中心的地方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但只要地方党和政府及其规划部门对建设升级有较高的认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县级城市向中等城市发展还只刚刚起步,能适应老年大学升级的地段大有选择的余地。我们要积极争取这些地方的党委、政府、规划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习应城、汉川等先进地方的建设升级经验,在选址上也应走“群众路线”,召开老年人座谈会、倾听老年人呼声,是可以选择到老年人满意的建校地段的,是能够让老年人在迈向上老年大学的第一步时从心灵上得到满意的。所选地址可以是“政府划拨”,也可以是置换和政府征用,在土地面积大小上应以确保区位优势为前提。无论何种办法,实现老年大学区位优势是建设升级的第一目的,是硬件基础的基础。

有了好的校址,在具体建筑布局上要充分发挥地利优势,放眼未来、着眼升级、精心设计。一是室内容积,应按中等城市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人数计算,确保30年都能满足老年人上学需求。在教室及其它各室多少、大小的具体标准上,也应按升级要求设计出标准教室,即综合教室若干个,专用教室(如排练室、多媒体室、摄影室、电脑室、书画室、电子琴室、钢琴室、远程教育室等)、图书阅览室、办公室(含校长办、老师办、后勤保障办等)、团队管理室、资料室、成果展示陈列室、接待室、会议厅等不同个数。室外场地设计也应按升级要求合理安排布局,如健身场地、表演场地、绿化带、宣传展示栏或者文化长廊等,要标示具体面积和位置。湖北省提出的示范校标准中关于活动场地建设面积和校舍用房建设面积有具体要求,我们应遵照执行。在楼层设计上,应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体现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性化观念,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应控制在五层以下,楼梯间、走廊过道要比常规的宽一些,梯坎要宽点,坡度要小点,楼梯扶手左右都应装置,卫生间应宽敞通风。使整个校区从室内到室外都能充分的体现出人性化,达到美观、幽静、实用,建成后至少30年不落后。

三、努力挖掘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升级机制。

老年大学的人才,主要是两种人才。一种是管理型人才,另一种是教育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主要是指在校工作的管理人员,如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近三十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一个办得好的学校,除顺应天时、占有地利外,很重要的一条必须要有一批热爱老教事业、身体较好、奉献精神强、相容性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强。因为他们承担着学校各科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优质课教学的组织与评比、验收教学效果和第二、第三课堂的拓展和班级管理等教学日常活动,还承担着学员的招收和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等工作,任务是繁重的。这些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良好的校风的形成,关系到学校的科学发展。就当前县级和市(县)级老年大学的管理队伍的现状看,有由清一色的离退休老人组成的,有由离退休老人和在职干部组成的,也有由在职干部单独组成的。前者是绝大多数,后两者是少数,这些人员都为老年大学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其年龄皆已过七十岁,甚至有接近八十岁的。由于体力不支,其服务能力已呈下降趋势。虽有少部分成员还可留下继续工作,但其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也有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方面。有的在职干部参与行政管理班子,当前也面临着退休、换岗、充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必须进行升级。关于教育型人才,主要是指在老年大学各班教学的老师。由于老年大学学员的特殊性,对授课老师既有同于学历制学校的普通要求,又有不同于学历制学校的特殊要求。如要求是名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老师,是能善于和老年学员和谐相处的老师。这些老师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能让学员听得懂、记得住、学得愉快、坐得下来,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健康科学发展。有名师才有名校。目前,在县级和市(县)级老年大学的老师,绝大多数是面向社会聘请的。大部分是专业老师,有一定的专业职称,也有少部分是普通教师。由于是县级和市(县)级,没有学历制大学,也就没有级别较高的教授人选。在当前物欲仍然横流的时期,加上老年大学给老师的报酬较低,招聘一般的普通教师比较困难,招聘名师就更加困难。招聘短期的容易,招聘长期的更加困难。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不得不适当放宽。但最重要的是“热爱老年教育、有较强的奉献精神、敢于争当学科带头人”的条件不能放宽。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县(市)级老年大学正是依靠着一批又一批热爱老年教育、有较强奉献精神的老师,凭着一颗爱老敬老的赤心,把课堂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和支持。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管理人员,开拓出老年大学的一片新天地。但与省级示范校的有关规定和广大老年学员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名师少,高级职称老师少,中年老师少,专业老师少,后备老师少。有时候有某任课老师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上课,从而出现了停课现象。这些问题急待解决,急待升级。根据县级和市(县)级老年大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两方面的人才,其升级办法可采取:一是由老干部局负责依据相关条件,面向社会(包含在校班长)招聘管理型人才。二是由组织部派遣在职干部到学校任职加强管理。三是请教委协助并依据相关条件面向教育战线招聘教育型人才。四是由老年大学依据条件,借助老同志的人脉关系,到相关单位和行业挖掘聘请名师人才(如中学高级教师以上的、主任医师、护士长和行业学术界专家)。为了继续发展老年教育,扩大成果,确保两种人才一茬接一茬,让老年大学的接力棒能顺利的传接下去,有无编制皆可。学校对上述人才在经济上应有一定的待遇或相应提高其标准。同时,还应依据各专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建立后备档案。

四、破除障碍,努力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升级。

老年大学的发展要破除“抗战”式办学的旧模式障碍,破除只图“玩一玩”的思想障碍,破除“一般化”的行为障碍。要树立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思想,全面开展校园方化建设升级。校园文化建设升级必须以校园为阵地,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老年学员为主体,以做现代老人的思想道德观为核心开展人性化的建设升级。

(一)抓好硬件升级,让校园物质文化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多彩。具体体现是校区“布局爽(合理)、建筑美、鸟儿唱、花儿香、树成荫、路平亮、场地宽,有文化长廊(或宣传展牌)”的幽雅环境,教室内要宽敞明亮、桌凳整齐排放。让老年学员享受到艺术美感,生活新鲜感,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正能量。

(二)抓好办学水平升级,不间断的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从而提高老年大学档次。应增加电化教学设施,每年组织一至二次怎样办好老年教育的“学术交流”、怎样开展优质课教学的经验交流、以及建“品牌”学科、创“示范”班级、当“现代老人”、“优秀学员”、“模范老师”等争先创优的竞赛活动。

(三)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升级。老年大学的制度文化建设也要体现人性化,一定要适应老年学员的身心特点,开展各项制度建设的升级,使之规范化。使每一种制度都能体现当代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思想作风、求学态度,从而在遵章守纪的过程中让老年人得到愉悦的享受。

(四)抓好班级管理升级,打造出更多的示范班、优秀班。使争先创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级是一所学校的最基本单位。老年大学的班级管理有别于学历制学校。突出表现在依靠老年学员实行自我管理。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老年学员自主当家实行自我管理的班委会,是最好的管理办法。此中有关其重要性和建立办法、要求等,笔者曾于2010年在“班级管理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有效途径”论文中有叙述(详见《武汉老年教育研究》201012月第273页)。今天提出的是怎样开展老年大学的班级管理升级。一是要实行班长任期制,一般要求3—5年为一届,特殊情况可延长任期时间,确保稳定性。二是实行班主任责任制,将在校工作人员分派到各班兼任一个班和多个班的班主任。让其及时指导班委会的工作,让学校与学员的联系更加紧密,更直接地为老年学员服务。这里强调不宜由聘任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是又与学历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有一定区别的地方。三是要落实班委干部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个班干部的作用。四是要组织本班学习成果展示,激励全班学员多出成果、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五是按照学校制定优秀班、示范班的目标条件和优秀老年学员条件,开展全班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全年实行总评。学校要对所评的先进班级或示范班级、优秀学员实行一年一度的精神的或物质的鼓励与奖励。

(五)全面开展优质课教学,抓好教学质量升级。让学员进来了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使教学质量得到升级。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评、动(互动)工作组织检查评比,组织优质课教学、示范课及其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年终对优质课教学成效突出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

(六)拓展二、三课堂,开展学有所为的升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将二、三课堂的活动纳入其中。并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提出能服务或回报社会的要求,使老年学员实现有为有乐、休闲得乐的目的。

(七)培育兴趣小组或小型讲座班,在不断满足老有所学上升级。在办学实践中,经常碰到很多老年人因个别兴趣爱好(如多种戏剧)到校报名求学,但学校又因专业学员人数太少不够开班,也有的老学员某一专业结业了(如电脑、摄影等)仍然要求继续留校学习,但学校苦于新学员不断涌入一座难求,按规则必须优先满足新学员。还有个别学科如集邮、通讯写作一类又不宜常年开展教学,但部分老年人又要求学习。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办法,其一是定期开办讲座班,二是培育兴趣小组。对兴趣小组因各种条件不成熟,学校不承担教学任务,但必须服从学校管理。在时间上可临时确定也可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若有多余教室,学校要尽量提供方便。做到开班开课小型多样,千方百计满足需求,切不可拒之门外。

(八)办好各种校刊和宣传栏,让整个校区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实现宣传工作升级。各种形式的校报、校刊通讯以及宣传栏,皆是以有形无声的形式出现的,是学校的喉舌。要使无声胜有声,有很大的文章可做。一是以报纸为主的主要流动性刊物,多数是用来作校际交流、供有关领导参考,其内容多以怎样办学为主的新闻、经验和少数学员的学习心得等。要求一年二至四期,纸张是新闻用纸或者铜板纸,图案要体现时代特征、新颖、简捷、明快,版面要求清洁,字迹要求清晰,在文章篇幅上短小精炼,在内容上要贴近时代,贴近老年人生活,贴近办学的实际。在校对上要把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二是根据各班特点,编写出警语、格言贴在相应教室的正前方,用以启迪和鞭策学员,体现学校高雅的文化格调。三是以办栏(文化长廊)为主的固定场所,主要是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宣传党的老年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宗旨、校风、教风、学风,鼓励学员增强求知率、爱校感、自豪感。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展示。我们要看到老年学员在校学习能取得成果,是每个学员的心愿,是老师和学员心血的结晶。老年学员特别看重自己的成果。现在的老年学员,已不满足只得到“课堂”表扬,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成果能上报上墙,让人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笑在脸上。要求能从室内走到室外。学校虽办有报纸等刊物,但不能满足人人皆登。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员不断增加,科目不断增多,学校的工作也应与之相适应,要建设新的载体。这个新载体就是校园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可以有多种办法。一种是专一墙体式的固定文化长廊,材质可以是砖质建筑物,也可以是金属框架,二种是流动展示牌组成的活动式文化长廊。无论何种办法,总体要求材质坚固且价廉物美,做到每一专科班有2平米至3平米的使用面积,要能防晒防风雨,建设长度、高低要与学校建筑布局相适应,应作为学校的配套建设之一,要方便让老年人观看,作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予以建设升级。在具体细节上,版式布局要合理,文字大小及字体要体现人性化,图案颜色要与内容相得益彰,体现出动感和和谐美感。一年要求办二期或四期,以四期为最佳,做到一季一新,常办常新。让文化长廊聚集起无穷的正能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史勤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