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论坛
浅论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4-12-25 08:00:00来源:武汉市老年大学 编辑:1浏览:2345

中国老年教育走过了30年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作为一个教育的新领域,他在课程建设上是紧紧抓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和为老年人服务的基本宗旨来开展的。本文拟就“为民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①办学理念结合关于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与创新的议题作几点浅论。

一、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与“为民办校”

课程是指学校为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确定的教学科目。因此,课程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课程应该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

老年大学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总体结构。规范的老年教育应对课程的这些核心概念有针对性的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具老年教育特性的课程概念体系,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老年教育的课程论。在探索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上更有效地符合老年人的知识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开拓思路。在具体的老年教学活动中,在体现课程内容的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普及性和趣味性的同时,还需十分注重保健养生、实用技能、文化艺术等这些深受广大老年人喜爱和需求的课程的设置。

我国老年教育以人为本、以老年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思想,指导着各老年大学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长寿、余热生辉”,以达到“求知达观、康乐有为”的目的。这在世界第三年龄教育史上,可以无愧地说,是大放异彩的。

以老年人为本的老年教育,“为民办校”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基本宗旨,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应该立足于这一基点之上。各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所取得今天的规模与成就,是紧紧抓住“课程设置与实施是老年大学工作核心与基础”这一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仅以武汉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发展为例:1985年建校之初,从6个专业、6门课开始,到1990年发展到28个专业、81门课程;到2005年学校课程建设达到38个专业、106门课程的可喜成就。2010年建校二十五周年至今,学校的课程实施常年保持在130门左右的水平状况。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大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老年学员的需求,做到了“为民办校”的办学理念

二、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与“质量立校”

质量,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质量就是指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是指企业的一切事和物的质量,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课程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载体,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质量的提升是学校品质建设的基础。老年大学首先要把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产品和工作完成好。要确实保证课程质量、教学质量是老年大学的生存之本,是老年大学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老年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老年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 ② )应该是我国老年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老年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阵地。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完善、超越自我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是老年人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生活质量,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老年大学是落实老年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实现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的阵地,更是实现老年教育的个体价值的重要阵地。对老年大学提出“质量立校”是紧紧抓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把“为民办校”这一为老年人服务的基本宗旨真正的落实好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接受良好的老年教育来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老年大学是具有追求精神的老年人所向往的,也是强化和提升这种追求精神的熔炉。就读于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实现人生追求的选择,而且最佳的选择是就读于高质量的老年大学。

“质量立校”的真正落实是要从广义概念为根本出发点,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住。其中课程建设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忽视老年大学课程建设这项重要工作。老年大学只有多开设深受广大老年学员欢迎和喜爱的课程,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长寿、余热生辉”,以达到“求知达观、康乐有为”的目的。

三、老年大学课程创新与特色兴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各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有“国家课程”,还要有“地方课程”,更应当有“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则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因此,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可使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到有效发展,使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满足地方发展需要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在老年大学蓬勃发展、星罗棋布的局面形势下,每所老年大学一定要依据所在区域的文化底蕴,结合自身优势及长处来办学,来进行课程设置与创新。只有从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老年人自身知识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观、能力观、价值观进行分析,摒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陈旧观念、更新注入与现代老年教育相适应的新知识观念,能力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的特色知识结构。仅以美术专业的课程来看,武汉市几所老年大学都先后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武汉老年大学的《晚枫山水画》、《春满江城花鸟画》; 口老年大学的《写武汉画武汉》;东西湖老年大学的《泥塑》等。这些“校本课程”经过实践已经都结出丰硕的成果。这些“校本课程” 既展示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课程特色,也深受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和喜爱。目前,在武汉市老年大协会的倡导布置下,全市各老年大学创建“品牌课程”、“特色课程”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为全市老年教育课程创新及特色兴校和“质量立校”做出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课程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载体,课程质量的提升和课程特色的体现都为学校品质的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与创新既要突显“质量立校”这一办好老年大学的基本要求,还要突显“特色兴校”这一把学校办成品牌的基本目标。

四、老年大学课程文化构建文化强校

随着我国老年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衡量一所老年大学是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就是看他的文化这个魂魄所在。老年大学要把自身的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文化建设上来。而且,作为一个学校来讲,文化建设别光只注重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这些方面, 同时别忽略了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学文化及教师文化等等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基础环节。只有将学校文化全方位构建起来了,文化强校就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方式,是现代学校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式。一句话,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课程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课程教材文化,也就是指“课程表”上包含的文化;广义则包括三个方面: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

1、课程物质文化,主要是指课程付诸实施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诸如,各种教材、教学装备、校舍建筑等,这是一种潜在的物质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课程制度文化,主要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课程教学规范和指导标准等。

3、课程精神文化,主要指特定的学校教育主体(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应有的卓越高远的治学观念、德才兼备的人才价值取向、认真求真的科学态度、实践与创新的探究精神、走进前卫的教学意识与能力,以及富有真、善、美的人文素养等。

前两者是课程文化的外层,后者则是课程文化的内核和精髓。

课程文化的构建是学校师生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吻合,它让师生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容之一。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开展与深入,课程文化研究也日益成为老年大学关注和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无论对课程理论研究本身的繁荣与创新以及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与反思,还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来说,课程文化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实践课程目标、体现课程理念、构建课程文化的主渠道。为此,我们还要重视课堂文化构建。只有将学校文化全方位构建起来,“文化强校”这一办学理念才真正落实了。

老年大学课程是实现老年大学完成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一直是老年大学的核心重点。各老年大学在践行其办学理念上,对课程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何继续在课程建设中抓紧质量与创新,是值得深入探研。各老年大学将会更加努力地抓好课程建设。将老年大学办成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年教育主阵地。不辜负党中央和国务院把“重视老年教育”写进了《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殷切希望。

                                                                    (作者:胡 苏 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