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论坛
倾心社会公益事业 投身地方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5-01-20 08:00:00来源:宣传调研处 编辑:1浏览:2792

武汉市新洲区老年大学副校长  

区县老年大学在践行“学乐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老有所为”的活动内容,通过学校的组织与引导给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在使老年人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实现的同时,扩大老年大学的影响,提升老年大学的地位,使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更加重视老年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老有所为”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和安排,更没有上升到学校建设和发展战略规划的地位,大多是以展示型的文体健身表演活动来体现和说明,老年大学的“老有所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武汉市新洲区老年大学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倾心社会公益事业,投身地方文化建设,在“老有所为”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

“老有所为”的展示之“为”

为了充分展示老年学员的风采,展现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学校成立了不同类别的文艺表演团队,通过校内外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创立了品牌,也成为新洲构建和谐社会和地方公共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多年的建设和打造过程中,学校领导从具体实践和理性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认为这些校内文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校委会一致认为老年大学的文艺团队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和保障,与社会上的其他普通民间文艺团队应该有所区别。学校通过多次专题讨论,制定了三年的发展规划,重点对学校合唱团确立了打造全区品牌团队的目标,按专业团队的要求重新挑选团员,聘任原区文化馆馆长、区知音合唱团指挥叶文芳老师担任合唱指挥,聘任区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员、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刘竟业老师担任声乐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员的到课学习作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全区第一流的合唱团。201410月,合唱团编排的原创合唱曲目《我爱家乡采莲船》代表新洲区参加武汉市第三届琴台音乐节到江滩大舞台表演。

 “老有所为”的研究之“为”

问津书院是中国湖北的儒学文化地标,世世代代的新洲人在问津文化的熏陶下,弘文尚德,克难奋进,创造了享誉四方的“教育之乡”等一系列新洲形象。由于孔子使子路问津的考证链至今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确凿的表述,在学术界和主流话语圈中,孔子在新洲“使子路问津”的史实只能停留在“传说”和“故事”的层面上,问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因此处处显得底气不足。针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状,校长陈志平积极制定学校研究规划,指定老年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刘光皖同志全面负责,组织国学班老师和学员研究问津史实,查阅大量《史记》之前的经典史册,亲自带领国学班的老师和学员沿历史资料记载中孔子在新洲的足迹实地考察,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在写出十几万字的《子路问津探源》的同时,还组织学校艺术团编排了《子路问津》的小话剧,演练了祭孔音乐和舞蹈,为新洲人民鼓与呼,新洲的“问津”不是故事和传说,而是确凿的历史。2014年《子路问津》的小话剧代表新洲区参加武汉首届人口文化节,受到市长唐良智和副市长刘英姿的特别关注。针对我区的实际需要而开展这一重的大学界争鸣和宣传,引起了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老有所为”的爱心之“为”

 “金晖志愿者”是新洲区老年大学最亮丽的名片,坚持了四年的捐资助学活动在社会上广泛传颂。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节省自己搭车买菜的零花钱,自发大帮小凑,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老年学员影响深远的爱心活动是学校领导在四年前力排众议以学校名义成立的“金晖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内容之一。上升到学校建设和发展战略层面的“老有所为”的学校“金晖志愿者协会”工作助推了新洲的爱心行动,使这里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倾情助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善文化,新洲因“慈善之乡”“教育之乡”而闻名荆楚。老年大学的“金晖志愿者协会”高举多年的爱心旗帜,成为新洲爱心助学队伍中重要的一员。

新洲区老年大学将学校组织的“老有所为”的内容和形式深入研究和探讨,积极把握机会、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把服务社会的活动方向和内容列入规划,制定计划,精心组织,使老年学员亲身感受到“为”政府所“为”,“为”社会所“为”,“为”人民群众所“为”,使学校组织的这些实用、实效和实惠的老有所“为”达到了政府和领导希望、社会和群众需要、学校和学员重视的效果。为新洲区老年大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争取了更好的影响和地位,在2014年新洲区第四届四次人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耕区长充分肯定新洲区“老年教育卓有成效”。

分享到: